【“笃研”读书会】“笃研”读书会第六十一期活动顺利举行

日期:2023-11-14 作者: 点击:[

 

2023年11月12日下午,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六十一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历史文化学院的三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阅读材料分别是:《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人类学解读——从国家的遗产到遗产的文明》(赵萱、刘玺鸿,《世界民族》,2017年第6期,第1—12页),《隔离墙、土地与房屋:地缘政治与生命政治的交互——一项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志研究》(赵萱,《开放时代》,2018年第5期,第186—202页)、《圣地抑或领土:“民族国家之外”的遗产存续——耶路撒冷的日常生活与空间实践》(赵萱,《思想战线》,2018年第5期,第68—76页)、《重建领土观:东耶路撒冷的领土/土地争夺——批判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巴以冲突》(赵萱,《世界民族》,2019年第5期,第83—96页。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李正芳对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及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人类学学科常用学术概念、研究方法等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分享。在具体论文中,《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人类学解读——从国家的遗产到遗产的文明》一文主要运用阿克萨清真寺相关的民族志材料,解读其在民族国家与宗教文明中的特殊性与可能性,指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冲突,而是以现代民族国家作为载体的、相对意义上的共生;《隔离墙、土地与房屋:地缘政治与生命政治的交互——一项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志研究》一文主要运用隔离墙、房屋保护战与领土奇观、亚金的故事等民族志材料,用生命政治视角与地缘政治的交互对这些材料进行深描,揭示了巴以冲突的层次框架,即主权、规训与治理;《圣地抑或领土:“民族国家之外”的遗产存续——耶路撒冷的日常生活与空间实践》一文运用阿克萨清真寺、苦路与教堂、哭墙等民族志材料,展现出一幅耶路撒冷文化遗产在民族国家与宗教文明互动中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图景,为理解巴以冲突下耶路撒冷人们的日常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重建领土观:东耶路撒冷的领土/土地争夺——批判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巴以冲突》一文中主要运用插着国旗的房屋、非法的土地交易及家族内部争斗等民族志材料,提出重新理解巴以冲突的“领土/土地”框架,在多空间层次上考察族群之间、家族之间及家族内部等多主体的日常权力实践,将领土冲突理解为秩序之争而非简单的领土争夺。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所读文献和研讨主题就各自的收获、困惑和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是民族志材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案例、论据如何能更好合理地运用;二是关键学术概念的使用,理论如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内化于文;三是学科之间的互动,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如何合理借鉴其他的学科知识来丰富和补充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最后,曾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首先,曾老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多面性、多层次、多视角等问题作了解释;其次,曾老师强调同学们要有自觉进行学科交叉的意识,人类学民族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际政治传统研究中重结构而忽视“人”的研究方式,建议大家多多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最后,曾老师以赵萱老师在耶路撒冷所进行的田野工作为例,强调区域国别研究中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并向同学们推荐了《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一书,希望同学们拓宽知识面,养成勤恳科研的好习惯。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李正芳

审定:张峻溯